李玉莲,女,共青团员,必赢2020届审计专业本科毕业生,2020届西部计划志愿者,现服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二二五团财政所。
感恩母校培养了我的社会责任感
2016年秋季,她以必赢新生的身份踏入到这个书香洋溢的学校,龙子湖畔,玉兰花香,那是她第一次知道原来学校还可以这么美丽,这么宽阔。四年的大学生活带给了李玉莲许多不一样的体验。她很幸运地遇到一群可爱的舍友,在她勤工俭学的日子给她鼓励和帮助;她也很幸运的遇到很多优秀的同学,在她面对微积分和蹩脚的英语时,及时给她解答;她更幸运遇到那个平易近人的辅导员,无论生活还是情感上,都给予她莫大的支撑。在校期间曾担任班级生活委员兼心理委员,是必赢乒乓球院队成员,多次获得校级比赛团体第一的奖项。这四年,她在明德楼的露天平台上和大家读英语,在名湖畔的图书馆读自己想读的书,在报告厅听来自各个教授的讲座,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和认知。她收获的不止是知识,更是思想上质的发展,她开始明白读书不止是为了“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而是要担起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接好上一辈的接力棒,在实习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一份力。正如她微信签名一样“永远感恩,永远善良。爱自己,爱生活,爱这个世界“,她在尽自己所能回报这个社会对她的善意。从传递好生活中的善意到自己义务辅导家乡孩子英语课程,她一直前进在感恩的路上。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存在,让她更加坚定了服务西部,扎根西部,回报社会和母校的决心。她立志将接好志愿者前辈的接力棒,为西部发展尽她绵薄之力,不辜负国家和母校的期望,不辜负自己的初心,在西部计划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乘梦西行唱响一首担当的歌
列车踏上西行的旅途时,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黄沙,她身穿安徽省项目办发放的印有志愿者字样的浅蓝色短袖,拿着那本《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响应“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奔赴新疆之南,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完成一场特殊的约定。
李玉莲是一个极其认真的女孩,面对工作里枯燥的数字,半年的工作里她没有出现任何的错误,但在大家眼里,她更是一个热情善良的女孩子。
刚来没多久,她就在四连的村委会办起了“公益小课堂”,每天晚上九点到十一点,义务给有需要的小朋友辅导作业,帮助解决孩子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这个课堂里,小到一年级,大到六年级,最多的时候孩子们有十七个,本来就不大的“教室”略显拥挤,甚至有点吵闹。
为了更好地与孩子们交流沟通,李玉莲也做起了一名学生,积极融入当地的生活,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主动的去学习当地的语言,到现在李玉莲已经掌握了不少的维语词汇。
她每晚都在耐心地检查着每一个小朋友的错误,纠正作业当中的错别字,和声调错误的汉字发言,还带着他们验算已经完成的数学题,教他们读英语单词和课文……。她总说:“要想更好的照顾到每一个孩子,两个小时的时间根本是不够的。”在李玉莲的带动下,二二五团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们下班之后有时间就都去自愿的帮忙。
李玉莲说,第一次接触这些孩子们,其实她们是很排斥的,很内向,但当慢慢相处下,孩子们已经十分依赖她,周六日李玉莲自发地去连队探望需要“上门送教”的重度残疾儿童,陪他们玩,自费给他们添置新衣服,给他们过生日……三月八日妇女节那天,李玉莲组织孩子们编排了一段舞蹈献给她们自己的母亲,而孩子们同样自发的给李玉莲准备了特殊的礼物,泡泡糖、小贺卡和爱心,她说,她很幸福。
用爱和智慧建设美好新疆
当我们问到,她是出于一种怎样的初衷做这样一件志愿服务的时候,她告诉我们大家:“首先,因为我是一个志愿者,我身上穿着印有中国青年志愿者字样的衣服,那我就得对得起这个身份;其次,那就是一份约定,还得从学生时期的经历说起。”
那时的她还是一名受益于社会公益组织的幸运儿,她不需要担心每学期的学费,更不需要担心冬天不会没有棉被,因为这个叫做香港培苗的公益组织,不仅会资助她的学费,还会在一年两次的探访活动中给她们带来必须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同时带来的还有大山外边的人和思想。
“是培苗为她打开了一扇门,也是培苗在她心底种下感恩和长大后回报社会的种子”,她说,那时起,便告诉自己,日后要重新走进大山,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当初的受益人,现在已经长大了,她有能力负担起这个社会赋予她的重担,更有能力尽己所能去做一些可以回报社会,感恩社会的志愿服务,而她也是秉承初心,践行着志愿于心,奉献于行。